关闭

举报

  • 提交
    首页 > 身边的事 > 正文
    购物车
    0

    故事不长,我们慢慢讲。

    信息发布者:zhenyuhuan
    2017-07-11 19:34:37   转载

    故事不长,我们慢慢讲。

                                                                           

    问我老家来何处,山西洪洞大槐树

    也记不清记忆从何而起,可能是盛夏一棵老槐,树下倚着昏昏欲睡的老人和东张西望的稚儿;也可能是岁末一场烟火,屋里聚着三巡酒过的大人和埋头吃菜的孩子。总之在这样那样的一个时候,长辈就突然说道:“要知道啊,咱家可不是一直住在这里的。咱家啊,村里其他家啊,都是一个老祖宗,是从山西洪洞大槐树下迁来。那是在600年前……”

    600年前,元末明初。

    元朝末年,蒙贵暴政,农民起义,水灾、旱灾、蝗灾、疫灾肆虐中原。朱元璋领导的起义军占领扬州时,那般自古繁华之地,全城竟只剩19户人家。河北、河南"积骨成丘",山东、皖北"人口鲜少"。而“靖难之役”明成祖朱棣自北京起事一路攻进南京,更是留下一路尸骸——“沧州降卒,一夜尽杀之”、“燕京以南,所过多墟,屠戮无遗”,故而民间称“靖难之役”为“燕王扫北”,一个“扫”字,道尽当年蓬蒿白骨、染血山河。


    明朝初年,统治者面对十室九空的中原大地,决定从他省 “迁民以实之”。山西之幸,躲过了连年天灾兵祸,甚至风调雨顺、人口稠密;山西之悲,因这份得天独厚而成为了统治者迁民的不二选择。

    于是,史上最宏大的一场移民拉开序幕。

    迁民之时,因为洪洞县人口众多又处于交通要道,于是政府决定将移民局设在洪洞县广济寺。将所有移民集中在这里,统一编排。对于所有山西移民来说,广济寺门口的高大槐树,以及树上的老鹳窝,便是步步回首中对于家乡的最后印象。渐渐地,他们模糊了原本村落,自称“大槐树”移民。


    自洪武年间开始,山西省向外迁民共计18次,经历50年,一百多万民众(共881个姓氏)被迫迁往河北、河南、山东、河南等18个省份,又经多次转迁遍布神州大地,甚至在海外他国落地生根。正如江泽民所说,“全球凡是有华人的地方,都有大槐树的后裔。”


    600年来,大槐树移民早已有了新的乡关,高山或平原、城市或农田。只剩那首童谣,大江南北,懵懂唱着:

    “问我祖先来何处,山西洪洞大槐树。祖先故居叫什么,大槐树下老鹳窝……”


    绳索加身悲苦多,当年远徙泪成河

    故事讲到这里,只是开始。

    我们知道,古代的大多百姓可能一辈子都没有离开过自己的乡镇。“家乡”对于他们的意义,不仅是自己的出生之地,更是先祖、父辈的埋骨之地。“外省”之于他们,好比“外国”之于我们。迁徙,意味着离开安稳的生活,永别熟悉的亲友,背弃养育自己的汾水、太行,以及地下埋葬的先人,自此只身一人,孤蓬万里。

    更何况,政府告示规定,“凡五口之家迁二,六口之家迁三,七口之家迁四,八口之家迁五,有丁无地者全迁”,又规定同姓者不可迁往同地

    于是,每一位移民的背后,都是一个支离破碎的家庭。

    迁出的人前途未卜,留下的人苦等一生。

    没有人知道新的地方是好是坏,洪旱蝗疫会不会继续,战祸内乱会不会再起,更何况这一路颠沛,能不能活着到达迁居地都是未知数,所以留下的基本是老人和幼儿。


    视频里的男人咬着牙说,“等我安顿好了那边,一定回来找你们!”可是他再也没能回来,正如六百年前那一百多万游子。相信他们每一个人,离家前都哭泣叫喊过类似的话,之后被迫离家,或者根本没能活着到达目的地,或者在新的地方有了新的家庭、新的儿女,可穷其一生也没能踏上回乡的路……只能把这份思念,慎之又慎地,传递给下一代,直到今天。

    视频里的老人已经走不稳路。而次孙尚且年幼,襁褓中的幼孙想必都不会记得父母长兄的音容。生活的担子,老人家也只能独自一人蹒跚扛起。她当然信儿子的话,可是,她还能等到儿子归家那天吗?

    视频里的长孙长久沉默,沉默着跟在父母身后,沉默着跪别祖母幼弟。不知道他心里在想什么,只知道根据规定,他是不能和父母迁往一处的。一旦离开这个家门,他就要失去所有亲人。幸而故事到此为止,我们还可以想象着,终有一日,他得以还乡,哪怕乡音已改,鬓发苍苍。

    600年后的今天,人们把史料随手翻过,不曾想过那一百万移民的数字背后,是一百万的离人,一百万个支离破碎的家庭,一百万场妻离子散,和一百万场终其一生的守望与等候。

    有人迁走,有人留下,只是他们当中,再没有谁是完整的。故诗曰:“绳索加身悲苦多,当年远徙泪成河。揪心怎舍大槐树,回首难忘老鹳窝。”

    百万炎黄恋根祖,八方赤子涉烟波

    大槐树

    洪武年间第一次迁民时,因民众普遍不肯外迁,山西政府就在迁民告示中加入一句“地方无权迁移大槐树下聚集民众”,于是人们纷纷在规定时限内携家带口赶往大槐树下。正当大家欢欣庆幸之时,持枪带索的官兵突然出现,包围并绑走了这批百姓,第一批大槐树移民就这样被政府欺骗继而强行带去各地。


    其中悲愤与辛酸,道之不尽。移民们去到灾荒过境的荒田、尸骸漫野的战场,靠自己勤劳的双手建立起新的生活,他乡也变作故乡。新的子孙不再知道汾河水怎样流淌、太行山脉怎样起伏、大槐树上的鹳鸟如何筑窝,只好珍而重之地,把对家乡的思归不得写进新族谱的第一页——“本族迁自山西洪洞大槐树”。


    解手、连手

    为什么在很多地方“上厕所”被称作“解手”?

    为什么在很多地方称关系亲密的朋友为“连手”?

    这都是大槐树移民留下的影响——

    我们已知道,首批移民是被官兵强行绑走的。同样的谎言不可能成功第二次,但政府同样顾虑迁移百姓会在中途逃回山西。因此,官兵们将百姓的双手反绑在背后,用绳索连接成串,驱赶他们前行。如果哪个人行进期间想要方便,只能跟官兵报告说“请您把我的手解开,我要方便”,久而久之,大家就把这句话省略为“解手”。

    而这些远离故土和亲人的移民,在迁移途中与队伍中其他人相互照应,产生了深厚的友情。这些人最终也迁往同一地区,成为终生的朋友因为是被绑住双手连在一起赶路的患难之交,故称“连手”。

    打锅牛

    在河南当地,广泛流传着一则“打锅牛”的传说。

    明初洪洞人牛氏三子不能同迁一地,父亲便把一口铁锅打破分给三兄弟,希望将来的后人可以持此残片作为认亲凭证。之后兄弟分散各地繁衍子孙无数,先辈“打锅”的故事也流传下来。姓牛的人见面后,就会互相向问一句“打锅不打锅”?若回答:“打锅”就为本家,若回答不:“不打”,即是旁支牛家。

    现在,在河南巩义县建有“对锅台”,每年逢会,即“对亲会”,作为牛姓寻找亲人的纪念地。

    思乡鸟

    每年清明前后,洪洞大槐树寻根祭祖园旅游景区的古大槐树枝头上都会出现一群小鸟,状似麻雀,颜色灰黑,密密麻麻落在大槐树上,来时鸣音响亮,啾啾欢啼,去时叫声凄凉,哀鸣而去。没有人认得这是什么鸟,专家学者针对这群仅在清明前后飞来此处的鸟儿展开研究,也没有得到明确结论。洪洞人民便称它们为“思乡鸟”,相信当年远徙他乡的游子们,终于在死后化身鸟儿,飞回了魂牵梦萦的故乡。



    关于大槐树的故事,还有很多。

    你是大槐树移民后裔吗?

    你听家长讲述过哪些移民传闻呢?

    欢迎各位读者朋友关注我们的公众号并发消息给后台小编

    和大家分享你的槐·乡·情。





    赞赏                    

    长按二维码向我转账


    受苹果公司新规定影响,微信 iOS 版的赞赏功能被关闭,可通过二维码转账支持公众号。

    阅读

                                    投诉            

    写留言              

                       

    微信扫一扫
    关注该公众号

    即将打开""小程序

    取消打开


    打赏捐赠
    0
    !我要举报这篇文章
    声明 本文由村网通注册会员上传并发布,村网通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村网通立场。本文如涉及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在24小时内予以删除!